受疫情影响,延安路街道部分企业尤其是餐饮企业出现了“用工荒”。为此,街道主动作为,急企业所急,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搭起了桥梁。
“我在上一家公司也是做绿化工作,所以来到这家公司适应得还挺快的。”在青岛多美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新进员工刘先生正在厂区修剪灌木。而一个多月前,他还为找一份离家近的工作而发愁。
“我也没想到这么顺利就应聘到了这份工作。”刘先生说,他在招聘网站上看到了这家企业的招聘需求,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了份简历。“企业对个人保护、消毒什么的做得很到位,疫情期间我工作起来也放心。”
青岛多美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对公司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再加上公司用工量又大,多次出现用工缺口。“在市北区延安路街道的帮助下,公司通过多个渠道发布了招聘信息,基本解决了用工短缺的问题。”
“青岛多美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就是辖区部分企业的缩影,‘招工难’是一个普遍问题。”据延安路街道人社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去年秋季本来是用工小高峰,但疫情导致了许多现场招聘会无法按期举办,部分企业无法复工达产,十分焦急。延安路街道针对这一情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抽调专门力量组建助企红色小分队,走访辖区企业,主动了解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精准化服务。同时,街道积极开拓招聘渠道,为企业和劳动者牵线搭桥,街道通过青岛就业网、市北微就业公众号等平台以及线下开展的两场专场招聘会,共发布5000余个岗位。
“为了帮企业减少人力成本压力,我们主动作为,一家、一家地比对企业法人和员工的就业信息,核定企业可以享受的各项补贴,并通过微信和电话的方式指导企业申报了小微创业补贴、社保补贴、稳岗失业返还以及在职培训补贴等,让企业‘不见面’就能‘马上办’。”延安路街道人社中心工作人员高振兴介绍。
在对青岛中青电子软件有限公司走访的过程中,延安路街道了解到公司因疫情有3名员工未办理就业手续和社保参保,便及时与市北区就业服务中心联系,指导、协助企业在网上完成就业登记办理,并及时与社保局进行沟通,确保企业尽快完成年度社保基数的申报,使员工社保待遇得到及时保障。截至目前,延安路街道共帮助260余家企业成功申报社会保险补贴和创业扶持补贴共计39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