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国产巨头陨落!曾占据43.3%市场,今连年亏损拍卖商标求生

阅读:1494 2021-10-27 08:00:40 来源:商媒体

文:夜枭

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而食品安全,则涉及到每一个人健康与生命的保障。近年来,随着多次食品安全问题的爆发,加之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老百姓们的需求也从此前的“吃得饱”,转化为了“吃得好”。

味精,无疑是厨房中最受争议的一种调味料。1908年,日本人池田菊苗从海带中提取出谷氨酸,并发现含有谷氨酸的钠盐鲜味十足;1909年,如本开始生产以谷氨酸一钠为主要成分的“味之素”用于调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味精。

1921年,味精流入中国,但直至1988年,我国才宣布取消味精的食用限制,从而让味精真正走上老百姓的餐桌,我国也是迅速成为全球第一大味精生产及销售国。不过在此后,随着各类味精有害言论的流传,出于健康考虑,老百姓们也是逐渐放弃味精这一调味剂。据统计,我国味精消费量已经从2013年的114万吨/年,下降至如今的80万吨/年。

虽然此后经研究表明,只要不过量服用,味精与其他调味品一样,对于人体没有任何危害。但即便如此,受此前主观因素影响,消费者们也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态度,继续放弃味精,市场难以回暖。而味精企业们,也是大受影响,破产的破产,转型的转型,莲花味精便是其中之一。

1983年,莲花味精在河南周口成立。随着味精取消食用限制,莲花味精发展迅速,据统计,1983年到1997年这15年间,莲花味精年产量从400吨上升至8万吨,增长约200倍,产值有945万扩增至22.3亿元,单厂味精产量居世界第一,国内市占率达43.4%,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味精大王”。

与此同时,莲花味精还是名副其实的暴利企业。虽然未经早期是自海带中提取,但随着技术的升级,提取对象也从还带变为了大米。彼时,每吨大米的价格为440元,而一吨味精的成本约为2000元,毛利率基金90%。依靠成本优势,荷花味精远销欧美、澳洲等地,在全球市场也拥有不错的口碑。

1998年,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募集6.8亿元成功上市,股票发行简称为“莲花味精”。在资本的推动下,莲花味精再迎发展高峰,时至2000年,莲花味精的年产量已经超过10万吨。

然而,成也资本,败也资本,虽然资本推动了企业的高速发展,但也打乱了原本的管理层结构。由于内部管理出现了问题,2003年,证监会在巡检中发现,莲花味精股东违规挪用上市工资资金,挪动金额为2.95亿元,用于发放工资、税收、投资等项目,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企业面临亏损。此后,虽然勒令莲花味精进行整改,但却没能取得任何成效,反而还愈演愈烈。2004年,据莲花味精半年报显示,莲花味精股东私占上市公司资金达10.07亿元。

2006年莲花味精被曝出资不抵债,被迫通过售卖资产的方式断臂求生。而压倒莲花味精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味精危害论的爆发。虽然自身经营大不如前,但依靠官方的补贴,莲花味精也算是经营有序,逐渐恢复昔日活力。但随着味精危害论的出现,全行业遭受重创,莲花味精同样也是如此。

面对巨额亏损,单一的售卖资产已经无法填补窟窿,莲花味精走上了最后一条路——卖身。2014年,莲花味精卖身给了睿康投资,并在之后更名为“莲花健康”。从此次更名中也不难看出,势必要祛除过去“不健康、有害”的标签,搭上健康路线。

但事实却证明,睿康投资并非莲花健康的救世主,反而再次将莲花健康推入深渊。此后几年间,睿康投资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多次从莲花健康中套现,累计套现金额达2.5亿元。而莲花健康的业绩,也呈明显下降态势,据统计,更名后的4年里,莲花健康的营收分别为18.53亿元、17.29亿元、17.03亿元、16.55亿元,与2011年的巅峰相比,下滑超过40%。

2019年,持续亏损的莲花健康,最终还是戴上了ST的帽子。2020年3月,莲花健康完成破产重组,解决了20.4亿债务,实现扭亏为盈,艰难保壳。据2020年年报显示,莲花健康仍负债14.05亿,公司净资产仅为1.51亿元。

不久前,据阿里拍卖显示,莲花味精集团对名下24枚“莲花”相关商标进行公开拍卖,起拍总价达7570.34万元。但在拍卖前一天,由于莲花健康对此存在异议,此次拍卖被叫停。未来的莲花健康将何去何从,也只有时间才能证明。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