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创新知识产权服务、保护、运用模式 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阅读:1731 2020-09-16 00:52:1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5日讯 (记者苏兰)“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在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述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为我国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科技创新提出了根本遵循,我们心中那一股拼劲在迸发,加油干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解决更多卡脖子的问题。”很多科技创新工作者表达了心声。

近日,记者随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竞争未来”采访团置身三湘大地,触摸改革创新的脉搏;挖掘知识产权助力从“0到1”突破的密码;感受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力量。  

image.png

“今年1-7月,湖南省专利申请量达60395件,同比增长13.03%,发明专利申请量18209件,同比增长8.78%;专利授权量42246件,同比增长40.60%,发明专利授权量5887件,同比增长13.91%;PCT国际专利申请291件;31项专利荣获第21届中国专利奖,其中金奖2项,为历年最好成绩。” 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段志雄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给出了详实的数据。这些数据承载着湖南省通过多年努力,创新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激发各界努力践行科技创新,正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抓服务 抓保护 抓运用 促产业创新发展  

数据背后定是各界的不懈努力。“以前审批一个专利要等30个月,而今年疫情期间2.5个月我们就申请到了新冠试剂专利,你可以想象,这意味着什么?真的感谢湖南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放管服改革以前,办事相关部门只留座机号,有急事都找不到人;放管服改革后,现在都是主动留电话、主动添加微信群,各方面提质增效,加速了知识产权保护,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赢得了时间。目前,公司新冠产品已供往全国30余个省份和国外110多个国家疫情防控一线,让中国创造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负责人胡娟女士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出了很多企业的心声。 

作为传统制造业的长沙天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在研发方面的突破则是得益于湖南省知识产权(宁乡)综合服务中心 宁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及时帮扶。

“当公司走了弯路,研发不出成果,几乎到了绝境的时候,在服务中心的协调下,在湖南省知识产权局,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宁乡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的帮扶下,经历100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成功开发出了一种颠覆传统结构的新型耐磨弯管结构,上下两半,内外两层,精准匹配的耐磨温管,累计生产了3万多件各种型号弯管,使用寿命超出了预期。截止今年8月,公司累计布局专利共计83项,授权53项,在耐磨管道领域初步形成了专利壁垒,构建了强强大的专利保护网。目前,公司客户有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徐工科技等大型企业。”长沙天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朝辉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谈到公司走投无路搞研发有些悲壮,但当有了从0到1的突破,得到红利后又不忘对各界予以的帮扶表达了由衷的谢意。 

事实上,上述两家企业满满的获得感是湖南省知识产权局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创新知识产权服务方式,助力社会各界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的缩影。 

段志雄表示,近年来,湖南知识产权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精心指导下,以建设知识产权支撑型强省为目标,紧紧围绕“三抓三促”工作思路(抓服务,促专利量升质优;抓保护,促营商环境优化;抓运用,促产业创新发展),不断深化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服务理念、强化保护能力、提升运用水平,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支撑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实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方面,我们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及湖南省省委省政府等各界的帮助下,深化加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高校知识产权中心等重点平台建设步伐,努力提高服务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水平。”段志雄表示。 

“一核两翼”助力成果转化 激活“沉睡”的专利  

事实上,实现更多“从0到1”,意味着向更多“卡脖子”的地方开刀,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徐拥军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校成果转化历来是老大难问题。为了让高校更多的“沉睡”专利“流转”起来,实现更多技术创新的突破,2019年7月,长沙市出台《长沙市促进驻长高校知识产权在长转化若干措施》,成为全国首个专门针对驻地高校知识产权转化出台支持政策的省会城市。 

根据规划,长沙市重点围绕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省、市联动建立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知识产权中心,形成知识产权成果“推送之翼”;引进上海新诤信入驻大科城科技园,推动湖南省高等院校知识产权中心入驻宁乡经开区、宁乡高新区,形成园区“承接之翼”,成功构建“一核两翼”的高校知识产权转化格局。  


作为“推送之翼”中的佼佼者,湖南大学在2018年专门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知识产权中心),归口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的申请、使用、处置、作价投资等事项。该中心成立后,逐步创新专利筛选、培育、发布机制,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社会资本参与、多要素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运营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湖南大学“盘活”了自己的资源,成功转化了一批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价值专利。  

湖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李飞龙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几年来,中心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的“湖大模式”,凝练出“项目筛选与培育——专利分析与导航——融资与商务谈判——落地实施”全流程工作体系。2017年以来共转化科技成果117件,知识产权运营金额超过3.5亿元,带动1.9亿元社会资金投入。 

“我校陈政清院士团队攻克了电涡流阻尼难以用于低频大型工程结构的国际难题,相关技术应用于中国最高建筑——上海中心大厦、摩洛哥世界最高光热集热塔、川藏铁路、以及近十座千米级大桥的减振系统,并逐步由土木工程领域推广至高铁列车、风电塔、军工等领域的结构减振,形成振动控制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目前正在与中车四方、三一创投等企业与投资机构洽谈转化事宜。”李飞龙表示。  


在湖南大学风工程与桥梁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里,陈政清院士严谨地为记者科普了专利技术发明原理之后表示,团队经过不懈努力首创了大吨位永磁板式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和螺旋传动轴向电涡流阻尼器,攻克国际上一直没有解决的电涡流阻尼难以用于低频大型工程结构的难题,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跑地位。 

据介绍,陈政清院士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中国最高建筑,上海中心大厦,摩洛哥世界最高光热集热塔,川藏铁路及10座千米级大桥的减震系统,并正在协商将该成果应用于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塔的减震系统,近三年创造经济效益达3.8亿元,土木工程逐渐推广至高铁列车,风电塔军工等领域的结构减振、形成振动控制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  


崔向阳教授向记者介绍了团队重点研究成果即“高效非结构自主CAE软件核心算法、GPU并行计算及优化设计平台”相关成果有望解决国外软件对我国高端装备及军工领域的数值仿真“卡脖子”问题。据介绍,今年6月,该项目相关知识产权作价2800万元与投资人联合成立新公司并落户岳麓区,从项目挂网公示到通过校长办公会审批仅用时18天,充分体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湖大速度”。  


作为“承接之翼”中的重要一翼,湖南宁乡高新区承担着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落地的重要使命。该新区负责人,宁乡市委常委、宁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郑旗介绍,自2015年湖南省高等院校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落户园区以来,园区以知识产权大数据分析能力建设为核心,在校企合作与对接、成果转化与交易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在2019年园区创新发展绩效评价中,该园区位列全省省级高新区第一名。 

郑旗表示,经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依托湖南省大学科技产业园和湖南省高等院校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国内知名高校全力加强校企合作,助力企业创新2020年进一步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争取湖南大学谭蔚泓院士新一代无创产前诊断项目在园区落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金额6,000万元以上。扶持创新项目,湖南省储能产业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湖南中小企业“上云”行动行业运营平台等相继上线。园区已组建1.5亿元分享风险补偿基金,累计投放园区企业35家,金额达到1.37亿元,成立5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 

湖南省遥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就是获益的企业之一。该公司董事长王杰林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公司几乎濒临破产的窘境之下,得到省、市知识产权局、科技局以及宁乡高新技术园区的帮扶,针对“杰林码”技术进行专题论证,确定了“杰林码”技术符合自主可控及信息安全可控要求,属于需要重点扶持的技术企业。  “未来,将在物联网军用存储加密的领域实现完全自主可控,形成国家标准及行业生态后将解决核心技术被国外卡脖子的问题,可为相关行业降低每年近500亿元以上的成本。”王杰林对未来充满信心。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打通专利运营难点堵点 

众所周知,资金是创新的血液。血液不畅,往往阻碍众多从“0到1”的突破。如何通过专利运营找到突破点,一直是湖南省知识产权局以及社会各界潜心研究并不断创新摸索的命题。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湖南省有数万家拥有专利的企业,中小企业占比超过六成,其中大多数是轻资产科技型企业。  “受限于银行传统信贷要求,这些轻资产企业陷入了‘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同时,知识产权‘评估难、处置难’等情况使金融机构在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时相当审慎,绝大部分贷款均面向大规模企业,中小企业很少受惠。”湖南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吴勤坦言。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以创新为特点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为此,2018年,湖南省成立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由省、市两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组成。  


“这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的发放来得正是时候,化解了企业复工复产的燃眉之急。”该企业负责人廖总说,今年年初,该企业浏阳的生产基地正式投入使用,但疫情的影响使企业新生产线的启动资金迟迟不能到位。在深入了解企业难题后,交易中心提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解决方案,并安排合作银行与企业融资对接,最终将“辊轮式压滤机”等5项专利和13项实用新型申请质押,在短短一个月内帮助企业获得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400万元。今年3月,智水环境新生产线迅速投入使用,截至5月底,累计产值已达4000万元。  

据吴勤介绍,目前湖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整体规模已达到4300万(其中省级1300万、市级3000万),并共同委托湖南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负责具体运营,用于补偿银行向中小型科技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服务中产生的部分风险损失。2020年1月至7月,全省办理专利权质押登记125笔,融资金额18.27亿元,同比增长了52.4%和72.3%。  

湖南中技华软知识产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在湖南省知识产权局、湖南省财政厅的支持下,湖南省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自2017年7月成立以来稳步发展。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基金团队已接触湖南省内智能制造类项目超500家,其中地方金融监管局公布的符合基金投向要求的上市后备企业渗透率达66.67%;接触全省范围内符合基金投向要求的新三板企业渗透率达64.18%。基金团队参加省市区各级别项目路演等活动近200场。 

“2015年至今,飞沃科技信后通过专利质押获得融资金额超过1000万元,顺畅的资金血液给飞沃科技公司发展带来持续动力,即使在疫情爆发的情况下,上半年飞沃科技实现了超5,000万元的利润,预计全年有望实现产值10亿元,相比2019年再翻一番。” 湖南飞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李博瀚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公司不负社会各界给予雪中送炭的帮助, 2019年度同期净利润增长率达到98.79%。同时,公司迅速占领了风电叶片预埋螺套的国际市场,为中国制造赢得世界话语权。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